留青竹刻烟盒山中读书/10支装/纯手工竹雕刻送男士创意精品礼物
|
留青竹刻,巧兮雕艺厂直销,欢迎批发。
货到七天内可任意退换,请保持商品完好,不要影响二次销售噢。批发及订制的商品,若非质量问题,不予退换。
留青竹刻,又称皮雕,留青雕,是在竹雕时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种雕刻技法,通常为浅浮雕,所用之材为成长3至5年的腊月毛竹,施艺时,将纹饰以外的竹青剔去,仅露出纤维状竹肌,在竹筠上巧施全留、多留、少留、微留、不留的技艺,使作品表现出层次明暗浓淡,翻转掩映的立体感。由于竹青与竹肌在质地、色泽上的明显差异,故作品能取得笔墨神韵般的艺术效果。整个留青竹刻作品,清淡幽雅,既有浮雕的立体感,更具笔墨神韵的意境。
品名:留青竹刻烟盒 | 产品描述:浙江民间素有雕刻装饰的传统,留青竹刻材质取自浙东的天台山及宁波天姆山一带的楠竹,环保自然;作品由浙东本地民间雕刻艺人纯手工雕刻,造型生动传神,细致入微;整体古朴淡雅;亦是独具创意的送礼佳品,增值的收藏珍品! | 规格:高约10厘米,厚约1.5厘米(手工测量稍有误差)。 |
工艺:挖竹,清洗,裁料,高温蒸煮,阴干,手工雕刻,上保养油。 | 牛雕点评:留青竹刻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,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,历来享有盛誉。这种雕刻方法不仅精巧,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,经常抚玩摩挲,年代越是久远,竹肌颜色越是深沉,光滑如脂,温润如玉,色泽近似琥珀,同时图案部分也越加清晰突出,显示出独特的神奇,古朴的韵味------ 竹谐音祝,以竹雕为礼品,本身就具有祝愿祝福之意!
| 材质:浙东多年生楠竹。 包装:无。厂家直销,实惠走量为主,所以不带包装盒噢! |
以下为部分图片,因天然材质原因,每个烟盒纹理,厚度等略有差异,请以实物为准。
留青竹雕烟盒,艺术与实用结合:
您送给朋友领导每次抽烟都会想起你,装10颗烟左右,有效控制每天吸烟量,送老公他每天都想着你。越盘越红,具备升值潜力,最主要的是不用特意保养,只要别踩踏即可。竹子本身有弧度和香韵,贴身还会使香烟有竹香。
留青烟盒的结构:
由盒身与盒盖两部分组合而成。
盒身与盒盖,取材与同一竹节。
高约10厘米。
烟盒的厚度,1.5厘米左右,实际因竹节的厚度而异,每个不一样呵。
上图为八支装烟盒与信用卡大小对比图。
留青竹刻,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竹刻工艺,因其传世品极为稀少,而鲜为人知。2006年某拍卖会上一件明代留青竹刻以165万人民币成交,创了同类品的天价。
留青竹刻到底是怎样一种手艺?为何身价百万?它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?是否传承到今天呢?
一,留青竹刻需要把玩
留青就是在竹子青皮完好的情况下,在竹子的表面画上图案,然后把这个图案作为阳刻留下来,所以留青竹刻顾名思义就是把竹子的青皮留下来。
初次接触留青竹刻的人,难免会有一丝疑问。这些淡黄色的竹刻,与博物馆里、拍卖场上的古代精品外观差别很大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竹子经处理晾晒变成淡黄色,表皮与下面的基底颜色相近,反差不明显。但是“人养玉、玉养人”的道理对竹子一样通用,留青刻品愈经把玩摩挲,基底部分变色越快。那些峰峦枯石、溪流云霭、梅兰竹菊等素所建构的画韵诗意,便会渐次显现在观者面前,这往往需要一个人的大半生时间去把玩亲近,方可造就它达到圆熟莹润的境界。
这特有的种雕刻艺术,与玉石雕、象牙雕、米雕相比,具有简朴、品高、雅致的艺术特色。“简朴”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、简洁,竹材价廉易得,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。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、上漆,有自然之趣。“品高”指竹刻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。竹刻的品高体现在竹刻技艺高超和创作的难度之高,《古玩指南》有“竹刻作品与书画同,不过以刀代笔,以竹为纸耳”之说。“雅致”则指竹刻艺术品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,深爱文人雅士喜爱。竹刻发展史上常有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涉足,使竹刻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刻制,使竹刻艺术品的题材选择、情趣追求、刻制技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。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、水仙,其气质、情趣自成一色。
二,分3步完成竹刻
一件留青竹刻的完整制作过程包括采竹、煮青、雕刻三个步骤。
第一铂是采伐竹材。留青竹刻的传统选材地,是在浙江省东部的宁波,台州带,竹子品种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常见的毛竹,采伐时间在冬季最冷的春节前后。所选竹株,又以三至五年龄的毛竹为宜。而最终精选每根竹子能用的部分,也仅能选出三四节而已。
第二个铂煮青。将剖开后的竹片层层叠放在柴锅里,旺火煮开。水煮可去除竹肌里面的糖分,加入明矾可以促进这个过程,并杀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虫卵。
沸水煮开持续半个小时左右,青绿的竹皮变成暗淡的黄绿色,此时需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步骤,擦净竹皮表面附着的油脂。
水煮处理后的竹片,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晾晒阴干,细细拣选筛除其中有裂有残疵者,方可进入下一步创作阶段。
色彩单一的竹材,在竹刻家看来,并不简单。竹材截面分为三部分。分别是竹皮、竹肌、竹黄。表皮竹筠质地最为坚密细腻,没有明显的筋络纤维,水煮晾晒后颜色变浅变白。下面竹肌,靠近竹皮部分纤维紧密细腻,年代越久远,色泽会越来越深,呈现琥珀般棕红色,宝光流溢,滋润晶莹。因此也被称作竹玉。竹肌越向内层纤维越少,质感越粗。最内一层称作竹黄,质地最软。
第三铂雕刻。留青竹刻,是运用竹皮与竹肌的质地、颜色对比来创作。通常画面实体部分留青,去除竹皮现出竹肌部分作为背景。
竹刻艺人对不同阶段,配合不同的刀具。所用刻刀有圈边刀,起地刀,圆口刀。每一刀型又各分大小尺寸,总计二三十支不等。
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:分别是画稿,圈边,起地,分筠,平地。
1,画稿。无锡留青竹刻,以花鸟、山水、金石书法题材为多。因留青之故,需要画面素的边缘勾勒清晰,因此工笔画最适宜。
2,圈边,用圈边刀圈出保留竹皮的边缘。这一步很关键,因为竹皮剥去不可复原,过程是不可逆的。所用圈边刀,是单面刃平口或斜口窄刃。运刀时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,以免破坏留青边缘轮廓,用刀的锋尖向前运行。圈边很像胜笔画里面的线描,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不生不涩、流畅自如、行刀如运笔,一气呵成的境界。
3,起地,是指去除竹皮,露出竹肌。这一阶段使用平口起地刀,刀刃斜面向下紧贴竹面,向前推铲。行刀时注意用力均匀,尤其是不能下刀过重。因为通常竹皮层不足半个毫米,仅相当于七八根头发相叠的厚度。下面就是被称作竹玉的竹肌表层,是竹材最漂亮的部分。这一层一旦破坏,无法补救。
4,分筠。筠,是竹皮,所谓分筠,是用刻刀在竹皮上刮出深浅层次,相当于工笔画里的渲染着色。分筠是留青竹刻最具特色的核心技术,因为要在几根头发厚度的竹皮上分出层次,以表现笔墨浓淡。如此细微且不容差错,这无疑需要付出极大的专注与细致。分筠所用刀具为斜口圈边刀或圆口刀,运用刀锋在竹皮上刮刻。
5,复杂的分筠之后,是更为细致耗时的第五步工艺,修整竹玉层,使之平整光滑,称为平地。用平口起地刀细细刮磨,并随时修整瑕疵,平地工序通常需要往复五六次,才能最终完成。
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,少则一个月,多则一年乃至数年。刀法技巧之外,还需要竹刻家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,这也是留青竹刻至今仍属于小众艺术品,而且传世品不多的原因。
三,留青竹刻的起源
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用竹的民族之一。
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,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。鲁班削竹为雀,可见当时已有竹刻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“彩漆龙纹竹勺”,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,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。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,时间在明中期,至清代出现了“翻簧竹刻”和“留青竹刻”两种流派。前者是将毛竹锯成竹筒,去节去青,留下一层竹黄,经煮、晒、压、胶,镶嵌在木胎、竹片上,然后磨光,再在上面刻纹饰;后者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(青竹皮)作为雕刻图纹,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,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,故名“留青竹刻”,也称“皮雕”。
具备留青特征最早的实物,是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竹刻尺八。这件竹制管乐器是唐代僧人东渡携往日本的。因为表皮竹筠尚在,因此有研究者将留青竹刻的起点定在唐朝。
但是相反的观点认为,这件尺八被称作留青竹刻很勉强,因为制作者并未刻意运用竹筠与底色的对比来创作,且技法显得过于粗放。
有研究者考证,真正意义上的留青竹刻,出现在明代中后期,是明代文人参与金石篆刻时尚的延伸,它的发明与臂搁这种实用器具紧密相关。
古人以毛笔书写,格式是自右向左,自上而下。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,于是以臂搁来支撑手腕。在长年的使用过程中,臂搁受到人体抚摩滋养,渐渐变得油润。竹肉部分变暗变红,而竹皮部分却仍然浅淡光亮如初,经年愈久,色彩对比越强烈。或许正是这诱人的观感,激起文人们创造灵感,留青竹刻从此诞生。
然而最初的发明者难以追寻,有史以来第一位留下名款的留青大师,是明末清初的张希黄。因此工艺界认可将张希黄作为传统留青工艺的发明者。但是史料中有关张希黄的记述极为简略,仅提到他的山水效仿宋笔墨,书法似赵孟頫。2006年那件创了天价的山水臂搁,传为张希黄盛年时期巅峰之作,符合文献里的风格描述。
继张希黄后,习留青技法的人甚多,尤以清代中期的尚勋造诣最高,其次如民国时期浙江吴兴的金西崖、江苏武进的徐素白、苏州的支慈庵和无锡的张韧之等。留青竹刻一般有臂搁、屏芯、笔筒、香筒、诗简、扇骨、虫具,文具,烟盒,镇脂牙签盒等,其中尤以臂搁居多,它融雕刻、书画、诗文、印章、造型于一体,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支奇葩,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